善良好媳妇陈风玲:常年坚守换得一世忠贞
发布时间:2016-11-17 09:32:42 来源: 作者:刘冰
陈风玲
陈风玲夫妇与小儿子
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养羊
陈风玲被授予榆林市第二届“榆林好人”称号
家里每次出锅的第一碗饭总是端给大哥王飞先吃
为了照顾大哥,王生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养羊贴补家用
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养羊
“结婚28年来,一直都觉得很累,从来没闲过。”今年46岁的陈风玲一边照顾着自家丈夫的哥哥,一边对记者说。
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在陕北榆林市横山区的沙梁村中,多年来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嫁入婆家后,长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丈夫的瘫大哥不离不弃。
这里是横山区雷龙湾乡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自然条件艰苦,生产方式落后,村民普遍以养殖、种田为生。放眼望去,美丽的蓝天白云下却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土和沙柳,人迹罕至。
陈风玲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在当地农村实为普遍。据她回忆,刚嫁过来的时候,当时王家三代十来口人就挤在三间破败不堪的土窑洞里,公公、婆婆都上了年纪,还有个年迈多病的爷爷,尤其是丈夫王生的大哥王飞天生残疾,下半身瘫痪无法直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专人照顾,生活相当艰苦。
“公公、婆婆在世时还能帮着拉扯照顾瘫痪大哥,他们一走,照顾大哥的责任就得由我们夫妻来完成了。”陈风玲告诉记者,虽然丈夫王生的三个姐妹相继成家,但各自的光景也都不太好,家庭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王生夫妇身上。最艰苦的时候,夫妻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两不见天的生活,摸黑起来耕地种田,夜半回家驮水做饭。
虽然条件艰苦,但秉性善良的陈风玲与天生憨厚的丈夫王生却一直都在坚持。陈风玲的父亲陈贤亮经常教育她说:“孩子,好好伺候你们家的王飞,别怕吃苦、别怕闲话,就当是给你自己的孩子积福。”父亲的教导使陈风玲始终选择了忠贞与坚持。尽管陈风玲心里一直很委屈,觉得自己命不好嫁到了王家吃了这么多苦、遭了这么多罪,但日子总得过,尤其是每次回娘家都会得到娘家人的温情开导,再看到自己的三个孩子一天天长大,陈风玲当初的那丝悔意渐渐也被消磨殆尽。
王生的大哥王飞虽然从小瘫卧在床,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思维正常、头脑清楚。不喜欢独自在屋子中的他,经常要求王生夫妇带着出去晒晒太阳、找邻家拉拉话、赶个集……尽管陈风玲夫妇俩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家务与农活,但总是尽可能地挤出时间满足王飞的要求,为此王生果断放弃了外出务工赚钱的念头,只能靠养羊种田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家庭的现实条件,一方面经济不允许陈风玲夫妇雇人来伺候兄长,另一方面念着父母临终前对王飞的担心,也让陈风玲不忍心将大哥送进福利院。
邻居张子梅说:“像陈风玲这样的好媳妇,别说是在我们村里,就是放在整个乡里、县里也是能够数得来的。作为邻家,我是最清楚陈风玲是怎样对待王飞的,从端吃端喝到清理卫生,从天暖换衣到天冷烧炕,从推着架子车送王飞赶集看戏到怕他寂寞专门买了电视和碟机供他解闷,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仁于义尽。换作是我摊上这么一个瘫大哥,估计也做不到像陈风玲这样二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陪伴、无怨无悔地照顾。”
村支书沙生应告诉记者,针对王生家的特殊情况,县乡村上一旦有类似低保、扶贫救助的项目,总会优先考虑到王飞,而且县里和乡上的包村干部经常还会自掏腰包、慷慨解囊捐赠一些钱物给他们贴补家用。
陈风玲的事迹一直感动着身边的人,她也因此连续三年被乡上评为公认的好媳妇。乡上、村里为了鼓励他们夫妇伺候兄长的积极性,也为了给全村、全乡树立一个孝善道德典范,每年总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奖励。去年他们家还被村上评为了“五好家庭”,在村上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又拿出了500元慰问金让他们置办年货。
时光流转,虽然日子一直清贫,但一家人却总是能够和睦相处、其乐融融。1999年,王生一家享受到了国家移民政策的补贴,从原来的三孔旧窑洞迁入了新建的四间平房里,伴随着陈风玲夫妇的艰辛与付出,他们的三个孩子也都已渐渐长大。
“陈风玲当初虽然不愿意,但后来还是不嫌我家穷,也不嫌我大哥瘫痪,又接连伺候了三床老人,我欠她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这辈子都还不完。现在光景一天比一天好了,娃娃们也都大了,我就想着该让她好好享享福了。”面对妻子陈风玲的多年坚守,比她小一岁的丈夫王生向记者表达了对妻子的谢意与愧疚。
说到如今的困难,陈风玲表示,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只是孩子们因上学所欠下的13万元贷款还是让家里无法卸下沉重的负担。大儿子在外地参加了工作,女儿也远嫁内蒙,就剩下刚毕业的小儿子在家中等待就业,孩子的工作问题成了妈妈陈风玲的唯一牵挂。
家境如此困难,还要坚持供孩子们上大学,现如今欠下了贷款,就业又成了问题,值不值呢?
“不后悔!上学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离开这里。”陈风玲说。(图/文 刘冰)